“衡水模式”的洗澡课、抬头率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民意 > 正文
“衡水模式”的洗澡课、抬头率

一篇《衡水二中学生的发声,救救我们》的文章,引发了我们的关注。

文章里提到,衡水二中的午饭时间只有15分钟,‌‌‌‌“为了能吃上一口饭,只能等到铃响的一刹那像猛兽一样冲出去‌‌‌‌”,存在老师体罚、辱骂、区别对待学生的现象,‌‌‌‌“因为值日没扫干净,朋友就被班主任踹出一米远‌‌‌‌”。衡水二中并没有对这个帖子做出任何回应,但它和它背后所代表的‌‌‌‌“衡水模式‌‌‌‌”,还是成为焦点。

如果把‌‌‌‌“衡水模式‌‌‌‌”比喻成一个庞大机器,它每天凌晨5:30开始运转,晚上10:00准时关机,这其中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切割和管理,用于学习、休息、阅读、锻炼等。这种模块化的机制,创造了许多升学奇迹,也遭遇了许多争议。

‌‌‌‌“衡水模式‌‌‌‌”远不只存在于衡水,甚至演变为一种合作办学生意,逐渐从河北扩张至全国,触角延伸到四川、河南、山西、浙江,最远到云南和新疆,后被教育部叫停。而其他学校效仿‌‌‌‌“衡水模式‌‌‌‌”,只专注于学习,更加粗暴和残酷,给学生们带来了痛苦和阴影。

当一所高中开始学习‌‌‌‌“衡水模式‌‌‌‌”,学生们会经历什么?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卢飞云河北石家庄某私立中学毕业4年

你听说过‌‌‌‌“洗澡课‌‌‌‌”吗?

我之前在河北石家庄一所私立学校读高中,当时,我们学校的校长就在衡水一中、衡水二中待过,他正好来我们这儿改革,所以我读书时,这所学校管得很严,算得上标准的‌‌‌‌“衡水模式‌‌‌‌”。

各种你看过的管理措施,我们这里都有。比如早读,高一、高二是早晨5:55起床,高三是5:40起床,然后就去操场上站着早读。再比如跑操,早读结束之后,所有人都要跑上两圈。接着又是早读课,站着读一个小时,如果声音不够大,老师们就会提醒你,甚至扣分。

但我记忆里最难忘、最离奇的经历,还是‌‌‌‌“洗澡课‌‌‌‌”。每次我跟大学朋友们聊到,他们都表示从没听说过这种课。在我们学校,其他时间是不能洗澡的,因为会耽误学习时间,每个星期的某两天里,学校的浴室会有两节课的时间对学生开放,这就是‌‌‌‌“洗澡课‌‌‌‌”。

对我们来说,洗澡的机会是很珍贵的。那时整个高中三个年级,只有两层浴室,平均下来是400个人去抢40个喷头。但两节洗澡课里,能抢上喷头的机会,可能就那么一次,所以我们都是3个人挤在一个喷头下一起洗。我们的‌‌‌‌“洗澡课‌‌‌‌”往往排在自习课之后,为了抢到喷头,下课前的5分钟,整个楼都在动,全是桌椅躁动的声音。下课铃一响,两秒钟,楼道就全是人。

洗不了澡,就导致每个班上、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尤其是‌‌‌‌“尖刀班‌‌‌‌”——我们分成重点班、清北班、尖刀班,是没有普通班的,重点班就是普通班,跟‌‌‌‌“中杯大杯超大杯‌‌‌‌”一样。每天早上,我们被要求5:40起床,6点集合,提前起床还要被扣分,但尖刀班的学生,往往5:43就全部到操场集合完毕,开始读书了,就这两三分钟,哪有洗漱的时间?

现在说起来,洗澡课反倒成了很美好的回忆之一了,是我们唯一有机会和好朋友聊天的时间。平时,哪怕是在休息时间,多说一句跟学习没有关系的话,都是会被老师批评的。

在‌‌‌‌“衡水模式‌‌‌‌”里,时间是最珍贵的。包括我们的课程,也跟一般的学校不一样,不是老师上课学生听,而是把一节课拆分到老师讲课、学生自学、上台展示、老师评述等6个环节,精确到分钟数。比如老师讲课的环节,必须在3分钟内完成,门外会有值班老师巡查,一旦讲课超过3分钟,老师就会被扣分。这不是公开课,而是这三年,都是这么上的。

所以,不止是学生辛苦,老师更辛苦。每天早上我们去跑操的时候,老师已经站在了操场上,我们下晚自习回去的时候,老师还在批改作业。我高中的数学老师,跟我关系好,我说我以后想当老师,他说好,但千万别来这里。我高一时的班主任,特别年轻,教了两年就辞职了,所以能在这里长久待着的老师,年纪都会大一点,不走的原因,还是工资高。

受不了‌‌‌‌“衡水模式‌‌‌‌”的同学太多了,我身边就有四五个,直接转学,但我属于能忍的那一种。本身,我小学和初中时学习不是很好,就是看到这个学校的宣传片,说高考能比中考多100多分,我就动心了,中考分数不够,我多交了两万块才读上。

能忍的原因,还是在这个学校里,我的成绩的确提高了。我中考是560分,但高考考了606分。我有个表妹跟我同级,中考比我多考8分,在别的学校上学,有独立卫浴,还有电话、开放日,我特别羡慕,但高考的时候,分数比我低了10分——我愿意用我三年的苦,来换这个10分。

觉得值得的不仅仅是我,也包括我的父母。我爸爸现在还说,你一开学,别老想着玩,想着搞对象,你一定要回忆起高中三年是怎么待的,一定要延续这种‌‌‌‌“精英精神‌‌‌‌”。后来我让我的两个弟弟都去读了这个学校,一个是觉得他们成绩不好,跟我一样不是很自觉的人,需要这种模式,另一个就是觉得,我受了苦,也不能让自己一个受。

不过,有时候想起来,我和我表妹,的确过了不一样的高中生活,最后我比她高10分,但我们的人生似乎,似乎也并没有发生什么巨变。她现在去留学,我在考研。真的说起来,好像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改变什么人生轨迹,只是我们去了不一样的大学,仅此而已。

何以宁河北衡水某公立中学毕业12年

为了反抗,我离家出走了14天

我已经毕业12年,但今天让我回忆那3年,我最清晰的感觉是,我恨这个模式。

我一度厌学到离家出走了14天。起因很简单,数学老师留的作业太多,我没做完,老师抄起卷子就扔在我脸上了。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太普遍的现象了,可我当时完全接受不了。

我回了家就跟父母说,这个书我不读了,我一定得离开衡水。我做了一个非常缜密的计划,第一步要去网吧打QQ堂、下载新歌,然后买一张去上海的火车票。结果当天晚上小叔就找到我了,拉开椅子坐在我旁边问,是不是打算不认所有人了。我走出网吧才发现,全家人都站在外面等我,特别尴尬。

过了两天,我爸想安慰我,就请我吃了一顿火锅。我记得那个下午,我们俩坐在落地窗前,正好看见有学生背着书包放学。我一瞬间就想通了,如果不上学,我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前途、没有朋友。因为这个世界也没有给普通家庭的女孩子太多选择,继续在衡水上学,是唯一被所有人认可的人生轨迹。

所谓‌‌‌‌“衡水模式‌‌‌‌”,就是要把和学习无关的时长压缩到极致。那三年,我的时间是按照分钟计算的。早上5:30起床,洗漱时间只有10分钟,高中三年,我没用过热水洗头。整栋楼几百人,热水器只有2个,10分钟的时间不可能排得上。我都是提前醒来,偷偷准备好洗发水,等着起床铃响起来,第一时间冲向操场的水管子。洗完头发就结冰,手一捋都是冰碴。5:40要准时到操场跑步,我手里一般都拿着单词本,一边背一边跑操。

因为休息时间有限,所以每一分钟都要精打细算。中午12:30有15分钟的时间吃饭和休息,那吃饭、上厕所和去小卖部买东西,就只能选一个。我都是和朋友商量好,如果有人愿意去食堂打饭,我就可以去上厕所。就连打饭也要跑着,我们校园里没有慢慢走路的人。每个月我们有一天假期和一个‌‌‌‌“小长假‌‌‌‌”,小长假是4小时——只够家在市区的学生回家洗澡、换衣服。其实休息时间少,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难受,因为大家都一样。真正难受的,还是按照成绩被分成三六九等带来的精神压力,还有老师的不尊重。

我在实验班读书,高一的时候,老师会念出每个人的成绩,后来虽然学校规定不允许公布排名,但老师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所有人知道。每次月考之后,我们都会按照排名重新换座位。第一名进教室优先挑位置,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名。成绩好的学生还有豁免权,按照校规,普通班的学生如果被发现谈恋爱,基本都会被劝退。但我在实验班,老师发现我谈恋爱,也只是通知了我父母,没给我其他惩罚。

但想象一下,如果你是最后一名,在所有人的目光下走进教室,是多大的压力。我认识的几个人在这种压力下,心理有了一些问题。高中时,我的一个同桌就突然消失,前一天还在问我借《达芬奇密码》,第二天她的位置就空了,班主任说,她因为心理问题去北京看病,退学了。

我父母听说这种事,只会觉得是孩子太脆弱、太叛逆了。直到今天,这种评价体系也仍然是这样。后来,我考上了石家庄的大学,现在在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工作,我在亲朋好友口中,还是一个不听话、没前途的孩子——因为我没有考进体制内。但我已经不是那个想要离家出走的小孩了,我知道,我已经彻底走出来了。

王逸梅河北衡水某私立中学高二在读

交一万块的学费,我还是那个被放弃的人

我是河北石家庄人,对于所有河北的孩子来说,‌‌‌‌“衡水‌‌‌‌”都是一个好坏交织的传说,关键词除了清华北大,就是抑郁跳楼。从小,父母就给我灌输的信息就是衡水严师出高徒。所以我高中就离开石家庄,去了衡水。

我不是个好学生,这一点,我是去衡水交学费的那一天明白的。我们学校3500个人,入学考试考前200名的同学,每个学期象征性交几百块钱就可以;普通学生交2000元~7000元不等,像我这种排在后30%的学生,就要交最贵的那档学费,一个学期10000元。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每日人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1uhhl1v0p46zl.cloudfront.net/2025/1109/2302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