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科学与人类理性相悖 * 阿波罗新闻网
评论 > 民意 > 正文
制度化科学与人类理性相悖
事情就是这样: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饮酒文化必须被彻底根除,以此来修复整个人类本性。这会出什么问题呢?结果全都出了问题。这项政策导致犯罪率上升,疾病增多,私酿酒和黑帮仇杀造成的死亡人数也随之增加。这个国家尝试了整整12年,政府最终才放弃。现在,整个事件普遍被视为一场愚蠢的闹剧。记住这个根源:这完全是一场科学闹剧。

如果你住在繁华的大城市,你可能会对隔壁吃牛肉汉堡的人导致极地冰盖融化这种说法感到震惊。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很荒谬。但请记住,这就是当今主流科学的认识现状

上周,一家知名科学期刊发表了一篇奇特的文章,这篇文章短暂地登上了全国新闻头条,随后就又销声匿迹了。文章声称,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习惯于食用牛肉,而非鸡肉,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没有多吃豆类和昆虫。这项研究的所谓创新之处在于,将牛肉消费量与地理位置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告诉我们,在我们居住的邮政编码区域内,吃牛肉这种不良习惯对气候的破坏程度有多大。

报导这项研究的记者们提前拿到了研究报告,以便为读者制作便捷易用的查询工具。我们可以输入自己的邮政编码,看看我们所在的社区对全球气候稳定行动的配合程度究竟如何。如果你住在繁华的大城市,那么你可能会对隔壁吃牛肉汉堡的人导致了极地冰盖融化这种说法感到震惊。

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很荒谬。但请记住,这就是当今主流科学的认识现状。这种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可以在报纸上看到相关报导,也可以在广播里听到。

我本人也花了一些时间阅读了这项研究报告。作者们将联合国最新的气候模型与有关饮食习惯的研究地理数据相结合,然后制作了一个模型,推测我们的饮食习惯需要做出多大的改变才能最终阻止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

这其中的含意,当然是我们应该为吃的每一块牛排或每一颗肉丸感到深深的内疚和忏悔,并且忘掉最近听到的所有关于我们该多吃牛肉而不是少吃牛肉的说法。毕竟,科学家们都是这么说的。

读完那份研究报告后,我深入研究了联合国气候模型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尽管几十年来,这些模型不断遭到驳斥和质疑,更不用说这些预测屡屡遭遇打脸,但要找到质疑这些模型的网站仍然不容易。这是因为那些对气候模型提出质疑的人仍然被视为非主流的异见人士;毕竟,测量气候的方法成千上万,而且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与化石燃料和牛肉生产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

我突然意识到,这些研究成果之所以能发表,是因为它们能够引起关注。这类写作和研究更能获得资金支持,但当人们站出来揭露真相时,相关资金就会停止流动。每当研究人员能够巧妙地表达和呈现他们所推定的科学正统观点,尤其是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们的研究成果就能得以发表。随后,职称晋升和更多研究经费也可能随之而来。

这些事件之所以被公开报导,是因为它们符合某种政治目的。

这一切引出了一个问题:真的有人完全、真诚地相信这些研究是真实的吗?在当今的科研和写作领域,这个问题是不被允许提出的。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在于论文是否能成功发表及其带来的关注度。是不是真理这个问题,在这里根本不适用。这并不是人们真正想要去探寻发掘的东西。

在如今这种流行的观点中,真理是一种干扰。探寻真理阻碍我们达成共识,也妨碍我们完成工作。这种论调几乎在所有大学校园里都盛行,并影响着整个学术界。这正是科学的堕落,导致研究成果荒诞离奇,令人难以置信。然而,我们的公众却被引导去相信这些所谓的科研成果。

以这项关于牛肉的研究为例,它本质上是将复杂现象简化为一堆只能在电脑屏幕上运作的分析模型。测量地球的温度并非徒劳无功,但方法有很多种,而且每一项技术创新都必须以需要多次大胆推测的逆向重构的方式来达成。当有人把研究结果堆砌在一个因果假设之上,再加上对饮食习惯的测量数据时,他们所建造的,就如同想像中通天的巴别塔(Tower of Babel)一般,只是海市蜃楼而已。

2023年7月,新晋的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克劳瑟(John Clauser)博士在2023年韩国量子大会(Quantum Korea2023)上发表了一次演讲。他警告说,伪科学(pseudoscience)正在疯狂蔓延。他指出,真正的科学正受到金钱和政治的侵蚀,最终以市场营销取代了真理。

“对这样的推销者来说,对真理的感知就是真理。如果你能卖出去,那它就是真的;如果你卖不出去,那它就一定是假的。对真理的感知也是可塑的。如果你能卖出去,如果你想卖出去,而你又卖不出去,那也很简单——你可以改变它。你可以改变真理。如有必要,你甚至可以将虚假的结果声称为自己观察到的。”

他最后发表了一番措辞强烈的声明,抨击了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科学骗局(scientific hokum):

“如果你从事的是严谨的科学研究,它可能会把你引向政治不正确的领域。如果你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你就会勇于直面这些领域。我有很多例子,在此没时间一一讨论,但我可以自信地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气候危机,气候变化也不会导致极端天气事件。”

克劳瑟博士的这番话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令人震惊、振聋发聩的。但是,你知道它引起了多少关注吗?根本没有多少人关注。一旦一种既定的正统观念已然形成,即使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也无法打破既定的宣传体系,为人们拨开迷雾,直指真相。

我们不妨再举一个历史上的例子:美国的禁酒令。人们通常认为,这项疯狂的政策(1920—1933年)是宗教原教旨主义者(religious fundamentalists)与私酒贩子(bootleggers)无意中结盟的结果。但这种说法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科学家。没错,几乎整个科学界都支持这项政策。

不仅美国医学会(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简称AMA)坚定不移地推动禁酒令,美国公共卫生协会(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简称APHA)及其旗下期刊也功不可没。该协会备受尊敬的创始人斯蒂芬‧史密斯(Stephen Smith)博士在1921年的一次演讲中说道:

“预防犯罪、疾病和人类痛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严格执行禁酒令,将酒精归类为药物,使其只能在医生的严格处方下使用。虽然禁酒令尚未得到彻底执行,但我们已经开始听到犯罪、精神疾病和暴力事件显著减少的消息,而这些事件此前都是由于饮酒造成的。我预计,在严格执行禁酒令几年后,犯罪率、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将大幅下降。”

事情就是这样: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饮酒文化必须被彻底根除,以此来修复整个人类本性。这会出什么问题呢?结果全都出了问题。这项政策导致犯罪率上升,疾病增多,私酿酒和黑帮仇杀造成的死亡人数也随之增加。这个国家尝试了整整12年,政府最终才放弃。现在,整个事件普遍被视为一场愚蠢的闹剧。

记住这个根源:这完全是一场科学闹剧。当时人们认为已经找到了社会功能失调的根源,因此,政客们有责任消除它,让国家变得更好,甚至变得完美。当时许多人就警告说,这项新政策可能会引发可怕的后果,但他们的警告被置若罔闻。

现在,伪科学(fake science)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其后果仅仅是在印刷品上的错误传播,那倒也罢了。但是现实世界的后果更为危险:工业文明的终结,以及幸存者健康状况的急剧恶化。这才是我们目前面临的真正问题。这绝非小事。因此,为了维护所有人的利益,我们必须遏制这种谬误的传播,并找到一条将真理和理性奉为圭臬的道路,以此作为区分事实与虚构的唯一标准。

作者简介:

杰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总部位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创始人兼总裁。他在学术界和大众媒体上发表了数千篇文章,并以五种语言出版了10本书,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锁》(Liberty or Lockdown,2020)。他也是《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文集》(The Best of Ludwig von Mises,2019)一书的编辑。他还定期为《..;时报》撰写经济学专栏,就经济、技术、社会哲学和文化等主题广泛发声。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原文:When Institutional‘Science’ Runs Counter to Human Reason刊登于英文《..;时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一定反映《大..;时报》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1uhhl1v0p46zl.cloudfront.net/2025/1107/2301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