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知识管理一定是着眼当下问题去获取知识,即学即用的效果往往更佳。
——释若《智慧外脑:成为一个善思、会学、能写的人》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我看了很多的书,学了很多的东西,可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也听过很多课,甚至花大价钱去听那些大咖的课,可为什么我的人生还没有改变,生活依旧是一团糟?
在课堂上,我做了那么多的笔记,为社么到了需要的时候,还是搞不定?明明课堂上已经听懂了啊!
但问题是——你真的会学习吗?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学的不够多,不够广,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学的不够多,不够广,而是我们学的方法不对!
从小到大,老师和家长都要我们好好学习,但究竟该如何学习,什么才是高效的学习,却并没有人教过我。
《论语》中,孔子教导弟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当时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告诉我们——学了以后要经常复习,这样你就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于是就会收获到快乐!
但问题是:当我们不断复习的时候,所感受到的却只有厌烦,哪里有什么快乐可谈!
待到长大后,学识逐渐丰富,涉猎范围也越来越广,才发现他们都讲错了——“学习”里的那个“习”,压根不是复习,而是练习、实践或者应用的意思。
正如《智慧外脑》一书中,作者所写的那段:
如果想要学有所成、思有所得,一定要即学即练即用。“学”是给思考提供能量,“练”是给思考构建一个实践平台,“用”给思考出来的答案找一个归宿。
“学”了之后就要“练习”,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并进行归因,找出是“学”,还是“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巩固,才可以在“用”的过程中实现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会感受到快乐!

DIKW学习模型图
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只是停留在表面,那么并不能算“学习”,充其量只能算“接收了一堆数据”,如果我们在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了解,对其进行分类、归纳,这些“数据”,就变成了“信息”。
唯有我们将这些“数据”,应用在实践当中,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灵活变通,我们才能够将其转换为“知识”!
“知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被锤炼,并且能够达到“活学活用”、“灵活变通”的境界,而不是单纯的“生搬硬套”,甚至还可以将其他方面的“知识”与之融合,并且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一套,才真正变成了“智慧”!
这个时候,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已经真正被我们掌握,哪怕过了若干年,也不会遗忘!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说:“真正的学习不是把信息塞进脑子,而是把它们传承一条线,让它们会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