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三忌、三宜、三秘诀,过好初冬15天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今日立冬,三忌、三宜、三秘诀,过好初冬15天

#我的过冬仪式感#

立冬一至,天地开始蓄势,为来春酝酿生机。

2025年11月7日,农历九月十八,星期五,立冬如期而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世间草木叶落归根,万物开始闭藏,为来年的生发蓄力。

为立冬后的15天,是调理身体、安顿情绪、稳定气血的重要节点。

今日立冬,不懂规矩,容易吃亏,立冬养生有秘诀,简单实用,不妨照着做,收藏并分享,家人也能受益。

1

三忌

一、忌过早外出,防伤阳气

古语有言:“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

此时,日渐其短,夜渐其长,天地间的暖热悄然收敛,寒凉之意正暗自滋长。

清晨是寒气最浓的时刻,若贸然外出,易被寒邪所伤,阳气受损。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低温刺激交感神经,极大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几率。

出门最好等到太阳升起,阳光普照之时再开始户外活动。

二、忌食过咸,适当吃苦

中医理论指出,冬令肾气充盈,其味在咸。

但如果吃得太咸,这股过强的能量就会压制住心脏的暖和气,让人体失去平衡。

所以冬天饮食有个窍门,要“少吃咸的,多吃苦的”。

像苦瓜、芥蓝这类带点苦味的食物,能帮心脏补充能量,平衡过强的肾气,让身体内部协调运转。

三、忌洗澡过热过长,避耗津液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血汗同源。

简单来说,出汗太多等于在消耗你的心血。

一是会消耗身体的基础物质(伤阴),二是会损耗身体能量(伤阳),容易引起头晕胸闷。

建议冬季洗浴,水温宜在37-40度之间,时长最好不超过15分钟。

2

三宜

一、宜藏阳气:早睡晚起

《内经》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阳气是人体温暖、运动、兴奋、功能活动的总称,是生命活动的动力。

如何藏养阳气?最重要的就是调整作息时间。

冬季,高质量的睡眠是最好的补药。

早卧可避寒气侵袭,晚起可借温暖气候唤醒体内阳气,从而保持精力充沛、身心安稳。

二、宜藏水分:多喝热水,少出汗

1.多喝热水

《本草纲目》中将水列为各篇之首,称其“去邪气,养正气”。

冬季饮用热水,既能温暖中焦,促进消化吸收,又能补充津液,润泽脏腑。

2.少出大汗

寒冬时节人体阳气内敛,运动讲究动中求静。

适宜进行太极、慢走等温和活动,以气血流通、身体暖润为佳,应避免大汗。

时段以上午或午后日光温暖时为宜,谨防早晚冷意袭人。

三、宜藏温暖:护好三部位

1.头部

头部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之一。

受寒会导致血管收缩,容易引发头痛、感冒,甚至诱发脑血管疾病。

因此,冬季外出时,特别是老年人,最好戴上帽子。

2.腰部

“腰为肾之府”,腰部是肾脏所在的位置。

腰部受寒会直接伤及肾阳,导致腰膝酸软、疼痛乏力、精力减退等症状。

建议冬季穿着盖过腰部的上衣,或使用护腰,避免腰部受寒。

3.脚部

脚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过去路程长,所以脚底温度通常比较低。

加上脚上肉少、脂肪薄,自身保暖能力差,容易受凉。

每天晚上用40度左右的温水泡脚20分钟,可以有效赶走寒气,让身体暖和起来,还能帮助睡得更香。

3

三秘诀

一、吃三样,应季而食

1、萝卜

萝卜口味甘辛,性质属凉,归经于肺和胃。

能帮助消化、清除热邪、顺气宽中、生津润燥。

冬季人们多食补益油腻之物,容易造成食物停滞和体内积热,进食萝卜即可化解此种停滞,清除产生的内热。

2、黑木耳

黑木耳,其性平味甘,质地柔韧,入口鲜滑,更兼营养丰盈。

冬日气候干冷,易发咳嗽,木耳中富含胶质,能润泽五脏,宽调肠胃,润肺益气,缓解喉燥。

3、桂圆

桂圆,味甘性温,帮助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

冬季天寒,气血运行减缓,适当食用桂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四肢冰凉。

煮粥、泡茶、或者直接食用,但每天食用量不宜超过10颗,过量易上火。

二、喝三样,滋养全身

1、红香茶

红香茶,其中含有山楂、甘草与小茴香

山楂擅长消食化积,进补时节帮助消化,促进代谢;

甘草则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小茴香为温肾助阳之品,专治各种寒症,是冬季温补肾阳的优选。

三者配合,既能消食降脂,有助人体适应闭藏之气,提升身体的抗寒能力与代谢平衡。

2、黑豆养生粥

黑豆被誉为“肾之谷”,能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水排毒,还能给肾脏补充营养。

立冬后常吃些黑豆,正好能应对冬天肾能量容易不足的情况。

3、补肾藏精汤

立冬进补,板栗山药汤是理想选择。

其味道甘甜,能养护脾胃,补益肾脏,让筋骨强壮,还能促进气血流通。

汤中亦可加入少量核桃,能进一步温补肾阳,给肺驱驱寒,并且能缓解便秘。

三、按三穴,疏通经络

1、太溪穴:滋补肾气

按摩方式:早晨起床后或睡前,坐于床上,用手掌大鱼际或小鱼际来回搓擦太溪穴,直至局部发热发胀。

按摩作用:滋补肾阴、温补肾阳,改善腰膝酸软、失眠健忘、手足冰冷等症状。

2、行间穴:清肝胆热

按摩方式:用拇指深压,力道缓缓加重,待出现酸麻胀重之得气感即可,维持3-5分钟。

按摩作用:预防口苦、目赤、头痛、眩晕等问题。

3、风府穴:祛风散寒

按摩方式:指腹按揉风府穴,力度适中,每次按揉3分钟,每日2次。

按摩作用:祛风散寒、开窍醒神,预防感冒、头痛等症状。

立冬一至,天地开始蓄势,为来春酝酿生机。

在这重要时节,愿家人朋友,笑声满怀,平安相伴,温火常燃,四季安康。

更愿这份养生指南,能为您与家人的健康增添一份保障,伴您度过一个温暖、安康的冬日。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柳晓柒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1uhhl1v0p46zl.cloudfront.net/2025/1107/2302091.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