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宫近日发布APEC峰会相关照片,当地媒体则写到:“美国公布了一些中国民众不熟悉的习*近*平照片”。(图片取自白宫官网)
今年“亚太经济合作”(APEC)才刚结束,中共外交部就立刻发表声明(透过路透社),强调“中华台北参与APEC活动的关键,在于遵守‘一中原则’与相关的APEC谅解备忘录”。同样的说词,国台办和中共外交部又再对外正式说了一次。某种程度,等于为明年中国主办APEC,预告了“台湾待遇”。
至于中共外交部迫不及待端出“一中原则”,可回到本届APEC会后,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X发布了两则她和台湾代表林信义的会面照,第一篇贴文简短写着:“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召开前,我在会客厅与台湾总统府资政官林信义互致问候”;第二篇贴文写着:“11月1日,我会见了代表台湾出席APEC高峰会的林信义先生。我希望日本与台湾之间的务实合作能够深化。”
高市早苗“言简意赅”,从其贴文底下满是“台日友好”留言可以看出,她对台湾确实善意,但却因此遭中方指“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还说要向日本提出严正交涉。尽管一前一后,高市早苗也贴出了她和习*近*平的合照,贴文字句更长,后者在X得到的爱心数还是前者的两倍多(18万:7.7万),中方仍相当不悦。
回溯1991年,台湾和中国、香港同时加入APEC,在中国因素下,唯独中国是以主权国家加入,台湾和香港参与身份皆为“地区经济体”,台湾出席名称为“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出席官员层级也多所限制,总统则完全被屏除在外,台湾且不为APEC轮值主办方。到本届林信义二度衔命与会,内容皆大同小异。总之,至少表面形式并没有违逆中国所愿太多。
“一中原则”和现实脱节
那么,高市早苗贴出她和林信义的合照有什么问题吗?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针对中国的抗议曾表示,“(与林信义)会谈并不违背维持日台非政府间实务关系的日方立场”。因而,问题并不在高市贴文,而在中国不得不面对一路以来,其欲将“一中原则”作为通用国际准则的想望,原来和现实颇为脱节。(另外,近日萧美琴接见“驻联合国常任代表访问团”,包括中国的邦交国斐济外交官员,中共外交部发言人毛宁随即表示斐济此次访问严重违反了对“一中原则”的承诺;以及纽西兰媒体披露,中国驻纽西兰大使王小龙日前曾向多位纽西兰国会议员发出信件,“训斥”(scolded)他们10月出席台湾当地双十国庆酒会行为)。
就中国的“一中原则”,指的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如果这原则真的在世界畅行,则确实就不会有高市早苗和林信义合影的贴文出现必要。但当年台湾加入APEC的名称和身份,尽管正是“中国因素”使然,却从来不在中国设定的“一中原则”框架下进行,即台湾因“中国因素”仅得“地区经济体”身份参与是一回事,“台湾于地位可否直接被套用中国的一中原则”,当然是被否定的。
此外,就算中国持续主张其“一中原则”,但一直以来国际社会对“一中原则”的看待,毕竟也未有“共识”。早在1996年,一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国际法与外交事务期刊,就曾特别归纳各国(以举例说明方式)对中国所称“一中原则”的不同立场,大致可以区分如下:
直接视台湾为中国一部分的国家,如白俄罗斯;“认知”(acknowledge)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说法,如澳洲、英国;“认知”(acknowledge)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如美国;“注意到”(take note of)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说法,如巴西、义大利等;“理解并尊重”(understand and respect)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说法,如丹麦,以及本次事件中的日本;“尊重”(respect)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省份的说法,如荷兰和韩国等;持“尊重并支持”(respect and support)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省立场,如俄罗斯;没有明确提及台湾主权的国家,如印尼、沙乌地阿拉伯等;当然,还有承认中华民国是一个国家的台湾各邦交国。
也就是说,关于中国所称“一中原则”,不只不是国际准则,不同国家也有不同的自我诠释,多数是采取尊重中国主张,但继续和台湾交往(交涉)的模式,过去一二十年来并行无碍,甚至近年有更多国家(尤其国会)直言台湾不隶属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市早苗的X贴文背景,自然也不离这一状态,而中国却为此忙不迭祭出“一中原则”框限台湾来年参加APEC,则究竟是在急什么(距离下届APEC至少还有一年)?还是在担心什么?是不是发现他的“一中原则”,经一回又一回祭出国际舆论攻势、法律战、经贸恫吓战,如今只要有台湾出现的地方,都难以避免被现实情境直接指出“国王的新衣”。于是,明年台湾参与APEC肯定不会轻松,而可以预料,轮值主办的中国应该已开始费心筹画要怎样给台湾难看/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