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2007年2月8日,上海火车站挤满了返乡的农民工。(Getty Images)
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公司即将搬迁到越南,面临失业打击的工人一条贴文,戳中了无数打工人的泪点。贸易战阴影下资本撤离中国的残酷现实,再度引发众网友关注。
星期五(11月7日),微博账户“坐我自行车去打工”上传了一份公司搬迁的会议通知及签收确认表,配文是一句朴实中透出悲哀的求助:“下个月就要失业了,怎么办哦!”

(网页截图)
发帖的网友称,自己是东莞东城一家电子厂的流水线工人,在这家工厂工作了5年,月薪5000元人民币,现在每个月还要还3200元的房贷,剩下的钱只勉强够一家三口的生活费。
该网友曝光的通知显示,这家电子厂“因经营需要整体搬离东莞”,公司在11月7日举行会议向员工通报了公司的决定,同时要求面临失业的工人们签字确认。
这家公司没有明确公布对失业人员的补偿方案。发帖的网友称,有“车间里相熟的大姐”偷偷告诉自己,“人事私下说,要么跟去越南,薪资砍到2800,要么自愿离职拿N倍工资,想拿N+1门都没有。”
有网友在贴文评论区透露:东莞隔壁镇有一家制衣厂搬去柬埔寨后,留下的二百多个工人中有一半至今没有找到新的工作,一些人只好去送外卖或在菜市场摆摊,“干一天算一天”。
还有网友留言吐槽:“我爸在东莞鞋厂干了10年,厂搬去越南后,他拿了5万补偿,现在每天在路边等零工,一天挣不到100块。”
另一位网友则写道:“当年我妈厂搬去缅甸,她拿补偿开了个早餐店,现在早餐店每天就卖几十块,说以前愁加班,现在愁没客。”
一位已经失业的工人发帖称,自己38岁了,曾当过8年的注塑工,失业后“招聘软件刷烂了”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要么是用人单位只招收35岁以下的人,要么是开出的工资太低。这位网友也哀叹:“房贷还没还完,总不能让老婆孩子喝西北风吧?”
最先发帖的东莞工人稍后也在评论区留言:“今天去劳务市场转了一圈,连招保洁的都要40岁以下。”
有网民发帖支招:按《劳动合同法》,公司搬迁解除合同必须给N+1,如果公司不给可以去申请仲裁。但立即有其他网民跟帖说:“仲裁?我之前跟厂子里仲裁,耗了半年才拿到钱,这半年喝西北风啊?”
更一位网友自称是一家小工厂的老板,现在的处境也很艰难:“原材料涨了20%,工人工资每年涨10%。”这位小老板写道:“我也想搬,不搬就得倒闭,我也难啊!”
值得一提的是,有网友在留言区提问:工厂为啥都要搬去越南了?随后有网友回应,“可以不受限制的出口贸易啊,毕竟越南小国家他们不敢天天骂客户骂甲方。”另一位网友补充说,“重点越南是cptpp组织内国家成员!”还有网友写道:“对一个企业,工资在成本中占比并不高,租金、关税、某些无形成本才是关键。”
一位网友则留言反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受苦受累的工人得到解放,翻身作主,不用每天都上班受苦,可以幸福的生活。”
公众号“眼光很亮”11月8日发文感慨:“这哪里是一条普通吐槽,分明是经济下行里,千万底层打工人攥不住饭碗的缩影。”
文中提到,网上曝光的一份东莞企业搬迁清单显示,今年三季度至少已有12家制造企业搬去了越南、泰国,基本都是电子、纺织这类劳动密集型企业。
“我们普通人要的哪是什么大道理?”文章评论道,“不是企业要活下去的辩解,也不是努力就能找到工作的鸡汤,是该拿的补偿能落袋,是找工作时别卡着35岁门槛,是哪怕干体力活,也能有份稳当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