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粒线体被称为细胞的“生命发电厂”,食物与氧气都得靠它转换成能量,才能维持生理运作。然而,肾脏科医师洪永祥警告,台湾人天天都在喝的一种饮品,竟然是伤害粒线体的“无形毒物”!当粒线体受损,肾脏细胞将如同“缺电”般失能,长期累积更恐引爆肾功能衰退危机。
含糖饮料是粒线体杀手!肾脏也会“缺电”
根据统计,台湾每年喝掉超过10.7亿杯手摇饮,产值达1300亿元,被封为不折不扣的“手摇杯王国”。但这杯香甜的含糖饮料,却可能成为粒线体与肾脏的“无声杀手”。
洪永祥医师于脸书专页解释,高糖分会导致体内氧化压力增加,刺激自由基生成,损伤粒线体DNA,使能量转换效率下降。长期如此,肾小管细胞容易出现代谢失衡与发炎反应,这正是许多慢性肾病变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关键之一。
原来,肾脏是一个极度耗能的器官,每天要过滤约180至200升血液、回收水分、调节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而这些功能都仰赖粒线体提供能量。洪永祥医师比喻,当粒线体因饮食习惯受损,就像发电厂停电,肾脏也会随之“罢工”。
粒线体坏了肾脏跟着罢工,医揭4大元凶
造成粒线体受损的因素除了高糖饮食,还包括老化与氧化压力、长期压力与睡眠不足、以及药物或环境毒素。
洪永祥医师指出,随着年龄增长,粒线体DNA容易被自由基攻击,导致细胞发炎与能量流失,而慢性压力或睡眠剥夺,则会干扰粒线体修复机制,使肾脏更难恢复正常功能。
此外,部分止痛药如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NSAIDs)及重金属污染,也会直接破坏粒线体膜电位,引发肾小管损伤。洪永祥医师提醒,肾脏患者应谨慎使用药物,避免额外负担。
“保护粒线体,就是保护肾脏!”想维持粒线体健康,随时让肾脏维持“满电状态”,第一步就是“戒糖”。洪永祥医师提醒,减少含糖饮料与加工食品,是避免粒线体受氧化伤害的关键。如果难以一次戒掉,不妨尝试以下戒糖妙招,循序渐进进行:
变更甜度:全糖改成半糖或微糖,再逐步改成无糖
减少频率:每天一杯,改成一周一杯、一个月一杯
挑健康饮料:用无糖茶、无/低糖豆浆、优酪乳、牛奶、自制蔬果汁(不滤渣)取代含糖饮料
其次,还必须让身体“适度受挑战”。基因医师张家铭在脸书贴文曾解释,间歇性断食能启动细胞的自噬作用,清除老旧、受损的粒线体并促进新生,让能量供应更稳定;高强度运动(HIIT)可促进新粒线体生成;而低氧训练则能帮助细胞提高氧气利用效率。这些短暂但间歇性的挑战能让细胞重新学会修复,提高整体能量代谢与抗压能力。
最后,要有效修复粒线体,绝对不能少的正是睡眠!张家铭医师和自然医学博士陈俊旭不约而同强调,睡眠是粒线体的重要修复时机。良好的睡眠能让全身细胞好好休息,建议白天多运动、多晒太阳,晚上至少提前30分钟放下3C产品,让褪黑激素正常分泌,才能开启粒线体休息与修复模式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