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就是懒!天天在家躺着,学也不上,饭也不按时吃,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这句话,是不是很多家长面对孩子不肯上学时,忍不住挂在嘴边的话?但今天我想跟西安的各位家长掏心窝子说一句:如果你的孩子突然厌学、拒绝出门,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交流,别再用“懒”这个词贴标签了——他可能不是不想学,而是生病了,是抑郁悄悄缠上了他。
从事家庭教育这么多年,在西安千岛家庭教育接待过太多这样的家庭。有个初二的男孩,以前成绩中游,性格也算开朗,可去年秋天突然说什么都不去学校了。爸妈以为他是沉迷游戏、逃避学习,轻则说教,重则打骂,说他“没毅力”“不懂事”“对不起家里的付出”。直到孩子出现自伤行为,被送到医院确诊为中度抑郁,全家人才追悔莫及:原来那些“懒”的表现,全是孩子求救的信号。
很多家长其实根本不了解青少年抑郁。我们总觉得“小孩子能有什么烦恼”,总觉得他们不上学就是叛逆、就是逃避。可实际上,青春期的孩子要面对学业压力、同学关系、亲子矛盾,甚至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心理挣扎。抑郁来袭时,他们会失去对所有事情的兴趣,连起床、吃饭这样的日常都觉得费力,更别说坐在教室里听课学习。他们不是“懒”,是被情绪的巨石压得喘不过气,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我见过太多因为误解而被耽误的孩子。家长的指责、亲戚的议论、老师的不解,像一张网把孩子越裹越紧。本来孩子还想向家人求助,可一句“你就是懒”,直接堵死了所有沟通的可能。他们会觉得自己真的很差劲,连“好好上学”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到,进而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甚至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看见”孩子的痛苦。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别急着反驳,试着蹲下来问一句:“宝贝,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难事儿了?跟爸爸妈妈说说,我们一起面对。”当孩子整天待在房间里时,别硬拉他出门,而是默默为他准备好爱吃的东西,告诉他“没关系,我们等你慢慢好起来”。
当然,很多家长可能会说:“我也想帮孩子,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啊!”这正是西安千岛家庭教育一直以来在做的事——帮家长读懂孩子的心理信号,用科学的方法陪伴孩子走出困境。我们会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制定专属的家庭教育方案,一边帮孩子疏导情绪、重建信心,一边教家长如何与抑郁的孩子沟通、如何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庭环境。
青少年抑郁从来不是“矫情”,更不是“懒”,它是一种需要重视、需要治疗、需要家人陪伴的心理疾病。每个拒绝上学的孩子,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他们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拉一把。
记住,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责,而是理解和正确的引导。
青少年抑郁厌学家长沟通自查清单
一、绝对避免的3类禁忌话术(立刻停止说)
否定情绪类:“你就是懒/矫情/抗压能力差”“别胡思乱想,这点小事有什么好难过的”
施压指责类:“不上学以后就完了”“我们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太让人失望了”
强迫改变类:“明天必须去学校”“别天天待在房间里,出来活动活动”
二、推荐使用的3类正确表达(试着这样说)
共情接纳类:“我看到你最近很难受,没关系,爸爸妈妈会陪着你”“不想上学没关系,我们先把状态调整好”
温和关心类:“你愿意和我说说,学校里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吗?不想说也没关系”“今天有没有稍微舒服一点的时刻呀?”
支持行动类:“我们一起去看看医生/找专业老师聊聊好不好?”“你想在家待多久都可以,需要什么随时跟我说”
三、沟通核心原则(记牢这2点)
先共情,再沟通:不着急纠正孩子的行为,先认可他的情绪是真实的。
多倾听,少说教: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比讲一百个道理更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