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农场三年(3):粮站简介篇 * 阿波罗新闻网
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崇明农场三年(3):粮站简介篇
作者:

长江农场粮站是众多辅助单位之一。全站共有五个分库,均匀分布在农场的四角和中心。三库是总站所在地,三巨头的党支部书记们,均驻留在三库。除大致类似的仓库群外,三库还有轧米厂、猪饲料粉碎车间、机修车间、扛运组、食堂、菜园、会计室、医务室、保管组,大米,面粉及猪饲料门市部等。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粮站不属于农业连队编制,或多或少有点企业性质。譬如,各门市部的销售收入,必须与支出相平衡。所谓支出,即任何东西入库,如稻谷等,都必须记录在册,虚拟付款。因此,粮站的主要领导,都由原来上海的下放干部组成。这可能是需要他们的企业管理经验,来经营、运作粮站。整个粮站,约有一百七,八十员工,其中如我们这般历届中学毕业生占一半多一点外,其余有若干本地崇明人,及一些上海下放干部和下放工人。

一星期培训结束后,我们面临重新分配至五个分库的命运。有些新员工看上了天高皇帝远的好处,主动报名去总站外的分库。有一位来自同一新成中学的员工,喜欢画画,觉得六库的地理环境适合他作画临募,就主动要求留在六库。而大部分不提要求的,就被分配至三库总站。本人没提任何要求,便随便划归三库。

刚到三库的员工,先是随意分到上述的某一部门实习三个月,然后根据其表现及特长,再永久性地重新分配至适合其人的地方。机修车间,会计室是最热门的部门,是粮站管理层皇亲国戚的禁脔,不容贱民们觊觎。本人不幸中的万幸,分到猪饲料粉碎车间,没充军至扛运组整日扛大包。

猪饲料粉碎车间(以下简称粉碎间),二十四小时分二班制运行,每班四至五人。生产指标是每班粉碎一万至一万五千斤猪饲料。原料由大麦,元麦,米糠以及榨过油的棉籽渣组成。前车间一百多平方米,装有一条地笼式螺旋输送道,将混合原料输送到尽头的二部粉碎机。每部粉碎机,由一台约50kW的电动机带动。电动机巨大无比,初见之下,深为震撼。那个年代,本没有什么劳动保护概念。粉碎机与电动机之间,仅由三条裸露在外的橡胶皮带联接,中间没有任何防护罩以防止外物卷入。可想而知,行走在电动机与粉碎机之间的人员,一旦衣物被卷入皮带,唯一的下场便是绞成粉末。二台粉碎机一旦运转,噪音高达120分贝。边上有人说话,必须对着耳朵嚷,才能听见。后车间很小,主要功能是将打碎的饲料粉装袋,然后扛运至销售仓库备售。粉碎后的猪饲料,是通过连接粉碎机的鼓风管道输送到后车间的。管道的末端有一巨型漏斗,漏斗尽头有一手动开关。开关一开,饲料即由漏斗流入由架子支撑着的麻袋。装满麻袋,手动关闭开关,同时用一根线扎住麻袋口,交与另一人扛走。

因为实在扛不动包子,加上腰痛未愈,虽然操作粉碎机有以上所述种种劣处,但体力消耗相对较轻。与同班同事商量后,所以还是选择在前车间工作。干了一星期后,耳朵实在受不了粉碎机的噪音,又和同事商量,转换岗位,去灌装麻袋。实际上,所有的岗位都是苦差。灌装麻袋的苦处是,单人必须提起麻袋,交与下面的人扛走,因此指甲非常受力。几个星期下来,鄙人双手指甲几乎全部翻裂。没办法,又和同事商量,对换角色,开始扛包。好在,猪饲料袋重约140斤左右,比稻包轻了二十多斤。其时腰痛也几乎消失,扛了一阵后,居然喜欢上这份工作。所以在粉碎间实习的剩余时间,一直将这份工作做到底。并且也能按照标准的姿势,挺腰肩扛包子,昂首阔步。

在粉碎间干活时,一陈姓同事系73届中学毕业生。人长得五大三粗,非常讲义气。他担任鄙人所在班的组长,见我长得瘦弱,所以尽量照顾鄙人。换岗之事均由他安排调整。农场各部门的主力,均由年轻人组成,天然形成各种帮派。陈同事所属的帮派,是粮站最会打架的一群。随着与他的走近,我自此在粮站没有受到其他人的欺负。有趣的是,这一群人特别喜欢四国大战的军棋游戏。本人在中学期间,因无所事事,也是该游戏的粉丝。并由此练出一套察言观色的本领,能轻易辨别对方司令,军长的隐藏处,进而潜行扑杀。参加他们的四国大战,往往能大部分时间赢得游戏,令他们折服,得到他们的尊重。

三月实习期结束,征求意见时,陈组长实事求是告诉领导,说本人工作踏实,埋头苦干,但身体确实偏弱,不适合在粉碎间工作。由于本人面相老实本分,也没什么投机取巧行为,不似偷奸耍滑之人。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决定分配鄙人去保管组,担任稻谷化验员,检查入库粮食的水分,杂质。工作本身,是粮站最轻松的职位之一。这是本人进入社会后的第一次飞跃,并没有依靠任何的关系或后门。从此,踏踏实实,老实人不吃亏也成了我做人的准则之一,并由此也受益匪浅。

《华夏文摘》2021年5月27-29日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华夏文摘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d1uhhl1v0p46zl.cloudfront.net/2025/1107/2301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