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消息传遍网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聘用翁帆为客座教授,开设选修课程《近代建筑田野调查》,研究方向是西方建筑史与近现代建筑理论。清华建筑学院人事办回应极目新闻记者时说:讲师属于教学科研岗,非编制,需通过院、校两级学术委员会评审,流程与普通候选人完全一致。此外,翁帆还是清华高等...
我们应该避免造神运动,中国人喜欢这样做。即使在科学上都不能将杨振宁无限拨高,他离波尔、普郎克、薛定谔、居里夫人甚至费曼这些闪光的科学巨人都有距离,更不用说国人将他吹成的牛顿与爱因斯坦了。如果将杨振宁说成是安徽合肥市或者中国清华的爱因斯坦,这个评论我应该同意。
1957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掌声雷动。31岁的李政道和35岁的杨振宁并肩站在诺贝尔领奖台上,成为史上首获诺奖的华人科学家。当主持人示意二人上台领奖时,杨振宁突然侧身对李政道说:按年龄排序吧,我比你大四岁。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像根细针戳破了两人合作的假象。李政道当场皱...
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葬礼,10月24日在北京举行。 此前有消息暗示,在中共四中全会23日闭幕的情况下,预料习*近*平将出席杨振宁的葬礼。 但在葬礼当天,中共领导人无一人现身,引发外界震惊关注。杨振宁葬礼当天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葬礼规格极低,中共官媒新华社仅发表了不足百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