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出口现况 * 阿波罗新闻网
首页 > 热门标签 > 中国出口
美国消费需求降温 订单消失 中国工厂压力山大(图)
2023-02-09

CNBC报导,美国需求降温之际,一些中国工厂因为订单消失,要求工人不要在农历年节后立即返回工作岗位,也让中国缺乏高技能工厂工人的就业问题浮上台面。

中国今年出口下降 外企转移产业链冲击经济(图)
2023-02-09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推算,中国今年GDP有望实现5%的增长,但受到国际需求收缩等因素影响,预料出口会下降,可能拖累经济增长。有评论认为,中国社科院只讲出了部分事实,中国出口下跌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因素。

俄乌战火持续 华尔街日报:陆对俄出口战争军需品(图)
2023-02-07

美国之音引述《华尔街日报》6日报导,据俄罗斯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当局无视国际上因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对俄罗斯实施的制裁和出口管制,持续向俄罗斯提供攻打乌克兰所需的军需品和技术。该报曾联络俄罗斯外交部、国防部和经济部寻求对此事的评论,但是没有收到回应。

美国消费走低 专家:对中国出口影响巨大(图)
2022-12-21

2022年12月7日江苏省连云港的起重机和集装箱。(STR/AFP)美国11月份零售和食品服务销售额下跌0.6%,为预期跌幅的两倍,创下了年内的最大跌幅。美国是中国今年前11个月的最大出口国,美国的消费走低将影响中国出口,而中国前11个月的累计出口增长仅约为去年同期的30%。12...

中国10月出入口同萎缩 评论:“清零”兼逢衰退构“完美风暴”(图)
2022-11-07

中国10月份出入口同时萎缩,出境货运量较上年同期萎缩了0.3%,入境货运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7%。路透社资料图片中国10月份的出口和进口同时萎缩,出境货运量较上年同期萎缩了0.3%,入境货运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7%。这是自2020年5月以来首次出入口同时出现下滑;有评论指,中...

外部需求不振+加强防控 中国出口增速恐持续放缓(图)
2022-11-05

中国主要港口的货柜吞吐量在10月的前10天下降了9%。(新华网)中国海关总署预计下周一(7日)将公布10月进出口等经济数据,据路透调查20位经济学家预估的平均出口增速为4.3%,低于9月的5.7%,这也是自今年4月上海封城以来最低的增长速度。巴克莱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主...

中国五月出口激增是错误的信号 西方反通胀政策抑制需求(图)
2022-06-30

深圳市盐田港的货物集装箱。摄于2021年6月22日。(STR/AFP via Getty Images)五月份中国出口成绩靓丽。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这个有数据可查的最近一月,中国出口额比四月份增长了12.7%。中国政府指出,如果这一速率保持下去,它将克服前几个月的疲软,使2022...

经济学人:疫情导致西方国家需求放缓 中国出口盛况不再(图)
2022-05-22

近年中国经济受惠于出口成长迅速而蓬勃发展,但英国经济学人期刊近日分析指出,受到COVID-19疫情冲击,导致西方国家需求放缓,中国往昔出口的盛况已不复见。▲西方国家需求放缓,中国往昔出口的盛况已不复见,图为中国深圳盐田港。(图/中央社)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14日...

中国清零防疫代价太高?越南出口超车深圳引发网友热议(图)
2022-05-12

越南3月份出口迎来创纪录大涨,掀起“超过深圳”的话题讨论。(Getty Images)近日,“越南3月出口额超过深圳”的话题,在中国社群平台引起不小的惊讶与恐慌。尽管专家称越南早从2019年就开始领先深圳,要大家不用恐慌,仍引发不少网友担忧并批评中国现行“动态清零”的疫情封控政策...

“清零”下中国出口受阻 外企还会恋中国吗?(图)
2022-05-11

资料照:特斯拉工厂在上海举行破土仪式。(2019年1月7日)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出口增长放缓至两年来最低水平,凸显新冠清零对制造业和出口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专家表示,中国的清零政策对制造业的钳制以及固有的政策不确定性,可能会让外资对中国望而却步。中国出口增长放缓至两年来最低中国海关...

中国严厉封城代价显现,4月出口减速十个百分点(图)
2022-05-09

一位上海居民从封闭小区的围栏空隙中伸出头来张望。(2022年5月6日)受疫情防控限制性措施的拖累,中国工业产能和国内需求双双出现收缩,从而导致中国4月的出口增速减慢至4%以下。这是自2020年6月以来最弱的增长记录。同时,进口增速停滞不前。中国海关总署5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RCEP生效后成员国产业竞争加剧 中国将扩大汽车及零件等优势产品出口
2022-01-27

RCEP生效后成员国产业竞争加剧©美联社路透社消息,今年正式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中国开拓新市场空间,不过中国也面临RCEP成员国产业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国工信部官员直言,部分中高端产业将受到来自日韩产品的冲击,产业转型升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