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国足球轰轰烈烈主教练海选 最终成国际最新笑料最新体育新闻|在线体育频道☀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体育 > 正文
中共国足球轰轰烈烈主教练海选 最终成国际最新笑料——邵佳一只是“背锅侠” 中国男足100年不会好

中国足协全球选帅四个月,最终选中了一位独立执教仅一年零三个月的本土教练。更戏剧性的是,就在官宣同日,一位曾在中超证明自己的外教佩雷拉被英超球队解雇,而他却根本不在候选名单里,因为错过了足协的应聘表提交截止日期。

这个充满荒诞感的现实,成了日韩媒体眼中中国足球的最新笑料。韩国媒体《chosunbiz》毫不客气地指出:“尽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主教练海选,但中国男足最终没有选择著名外教,而是选择了邵佳一。这再次证明了中国足球的心口不一,他们标榜长期计划,结果却陷入外教失败后启用本土教练的无限循环。”

日本媒体《auone》的评论更加犀利:“就中国足球而言,现阶段无论谁当主教练都无法带来改变。他们在选帅上浪费了数月时间,而更根本的体系改革工作一直拖延。照这样下去,晋级世界杯对中国男足来说,就算再过一百年也难以实现。”

“背锅侠”的宿命循环

在日韩媒体看来,邵佳一的上任并非新的开始,而是中国足球特有循环的又一次印证。韩国媒体尖锐地指出,中国足协最初的选帅标准明确指向“欧洲血统、年薪低于200万欧元、丰富执教经验”,外界一度传闻的候选者包括施密特、克林斯曼、卡纳瓦罗等大牌教练。

最终,足协选择了一位既无欧洲背景,执教经验也最为薄弱的本土教练。邵佳一去年7月29日才首次独立执教成年队,带领青岛西海岸队仅15个月。这种标准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让韩媒质疑中国足球“从来不肯真正认清自己的错误,而是不断寻找新的承担错误的人”。

选择邵佳一,被看作是足协在有限预算和有限选择下的妥协。有消息称,中国篮协选用本土主帅郭士强取得的不错效果,也影响了足协的决策。但问题是,篮球与足球的运动员基础、竞争环境完全不同,这种借鉴能否奏效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菜鸟教练的豪赌

45岁的邵佳一,球员时代无疑是辉煌的。他效力德甲联赛多年,被德甲官方称为“传奇”人物。但教练席与绿茵场是两个不同的战场。

邵佳一在青岛西海岸的执教成绩可圈可点,带领这支中超二年级球队连续两个赛季成功保级,总成绩为13胜13平12负。他善于使用年轻球员,门将李昊、右后卫杨希、后腰徐彬等三位U21球员在他手下成为球队主力。

这些亮点在国足选帅组看来,成为了邵佳一脱颖而出的重要砝码。他良好的沟通能力也为他加分不少。在邵佳一可能上任的消息传出时,部分国脚就表示,如果是他带队,会主动争取归队。

这些优势在面对国足主帅位置的巨大挑战时,显得如此单薄。韩国媒体《khan》甚至翻出了邵佳一球员时代的老账:2002年韩日世界杯对阵土耳其的比赛中,他吃到红牌被罚下场,成为中国足球历史上首位在世界杯正赛中被罚下的球员。这种略带羞辱性的“历史回顾”,折射出外界对他执教能力的怀疑。

中日教练命运的残酷对比

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是,当中国足协官宣邵佳一上任时,评论区一条留言戳中了中国足球的痛点:“同样名字带‘一’,森保一已执教日本队7年,邵指导能撑多久?”

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两国足球在主帅任用逻辑上的根本差异。森保一在2018年接手日本队时并非众望所归,甚至多次深陷下课危机。世预赛负于阿曼、沙特时,日本媒体批评铺天盖地;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负于哥斯达黎加后,球迷直呼其“蠢货”。

日本足协选择了长期主义。他们顶住压力,给予森保一足够的时间和信任。这份坚持换来了丰厚回报:森保一率领日本队取得51场国际比赛胜利,世界排名从55位跃升至15位,更在世界杯上两度上演逆转强队的奇迹。

反观中国足球,近23年间国足主帅更迭多达19人,平均任期仅1.6年,最长者不足3年。近10年更创下9度换帅的纪录,卡纳瓦罗任期仅49天,高洪波二次执教也只维持251天。这种频繁换帅的恶性循环,让每任主帅都被迫追求短期政绩,根本无暇构建战术体系和完成新老交替。

体系性溃败的恶果

日韩媒体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地预测中国足球的百年沉沦,源于他们对中国足球体系性溃败的清醒认识。

日本足球用30年时间坚持既定改革方向,构建了科学的青训和竞赛体系。而中国足球,用《浙江宣传》的犀利提问来说,就是“明明国运昌盛,为何偏偏搞不定一个球?”

数据显示,日本总人口不到中国的十分之一,但中国常年踢球的青少年人数却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这种足球人口的巨大差距,决定了两国足球命运的根本不同。

乌兹别克斯坦足球的崛起更值得深思。就在国足上轮负于印尼,提前无缘世界杯后两小时,乌兹别克斯坦队成功锁定了通往世界杯的门票。这种对比并非偶然,而是青训体系差异的必然结果。2023年,乌兹别克斯坦队夺得U20亚洲杯冠军,随后在世少赛杀入八强;2024年,他们拿到U23亚洲杯亚军,队史首次入围奥运会;2025年4月,他们再次拿到U17亚洲杯冠军。

反观中国足球的最近20年,不仅国足连续六次无缘世界杯,若算上国奥、国青、国少,中国男足冲击世界舞台连续失败已接近20次。失去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就是人才断档,从最近几届世预赛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国男足“老龄化”严重,在“85”年龄段国青和“88”年龄段国少于20年前达到两个相对的巅峰后,后面人才储备明显不足。

足协的选帅困局

中国足协在此次选帅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只是整个系统困境的一个缩影。

选聘这种求贤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国足选帅的手脚。足协看得上的教练不一定会提交竞聘表,主动申请的外教足协又不一定看得上,这种矛盾几乎无解。按照大多数足球协会的操作方式,成年代表队选帅一般会主动出击,根据球队情况圈定候选人,然后逐一接触谈判。

中国足协没有采取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与缺乏人脉关系有关,难以在欧美足球圈精准找到候选人。事实上,世界足坛不乏年薪120万欧元左右的优秀教练,但能否知道并找到他们,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次漫长的选帅过程中,中国男足已经四个月没有主帅,也没有进行任何热身赛。在亚洲足球飞速发展的当下,这种时间的浪费几乎是致命的。

邵佳一的现实挑战

抛开日韩媒体的冷嘲热讽,邵佳一面对的现实挑战已经足够艰巨。

他接手了一支处于历史低谷的球队。国足在2026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8强赛中,以3胜7负积9分排名小组第5的成绩告别世界杯,几乎小组垫底。上轮世预赛客场0比1不敌印尼队,是国足近68年来首次在正赛中输给这个对手。

当前国足无大赛任务,直到2027年亚洲杯前有充足的磨合时间。但这段时间并非福音,反而可能是压力。没有正式比赛意味着没有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旦热身赛成绩不佳,换帅呼声必然卷土重来。

邵佳一还需要处理好足协甚至更高层与教练组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如何在这种复杂环境中保持执教独立性,将极大考验他的智慧和政治手腕。

足球强国的傲慢与偏见

日韩媒体对邵佳一和中国足球的轻视,固然有其傲慢的一面,但这种傲慢建立在坚实的足球实力基础上。

日本足球已从当年的学习者蜕变为世界足坛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敢于喊出“2050年夺世界杯”的豪言,这种底气源于日本足协对足球规律的尊重和数十年的体系化建设。

相比之下,中国足球仍沉浸在“短期出成绩”的幻想中。足协在官宣邵佳一上任时,特别提及“综合以往选聘教训”、“着眼长远建设”,并计划签订长周期合同。然而,类似的承诺在前几任主帅上任时也曾出现,最终都因成绩压力而被迫食言。

李铁763天的任期在近年来已算最长,却仍因世预赛表现遭千夫所指。本土教练在中国足球环境中的生存压力,远非外人所能想象。

日本媒体敢于断言中国足球“一百年不会好”,正是看透了中国足球缺乏久久为功的定力。足球发展没有捷径,无论是青训体系建设、教练员培养还是国家队建设,都需要遵循足球发展规律,持续投入和耐心等待。

在重庆龙兴足球场的看台上,万千手机灯光曾试图为中国足球照亮前路。但这些微光,能否穿透中国足球沉沦的黑暗,至今仍是一个无解的疑问。邵佳一的上任,成了这个疑问的最新注脚。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连城说体育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