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娃找对象都得锁区民生在线|民生问题☀阿波罗新闻网
新闻 > 民生 > 正文
北京娃找对象都得锁区

上个月,向太刷屏娱乐圈。

她在视频里说:“有个富家女嫁了个男演员,婚礼上男方花巨资,女方家却一毛不拔,连房子都不给买,现在两人闹离婚。”

没指名道姓,但网友脑补赌王千金、演员丈夫、婚礼买单,这不就是窦骁和何超莲

第二天,向太删了视频,当事人发微辟谣。

真相如何没人知道,但这场“豪门八卦”却掀起了一个老话题:门当户对,重要吗?

很多人一听这四个字就觉得掉价,好像是父母辈那套封建婚姻的遗物。

可别急着否认。门当户对,不是过时,而是进化了。

我看到一个北京房产大V说得很妙:

“现在的门当户对,不止是两个人的实力匹配,而是两家人的实力匹配。东西城的找东西城的,海淀的找海淀的,城区配城区,郊区配郊区。”

听起来好像在搞“恋爱分区制”,但其实,这话一点都不假。

北京的区域差异,不只是房价,更是教育资源、社交圈、思维方式、价值体系的差别。

你在哪个区长大、上什么学校、你爸妈跟谁来往,这些生活轨迹,早就把你的圈层写进了DNA。

所谓门当户对,说到底是认知匹配。

过去的门当户对看的是家世、地位、财富;现在的门当户对看的是认知、教育、三观。

举个例子。

一个在海淀长大的女孩,从小被教育“努力改变命运”;一个在顺义别墅区长大的男孩,从小被灌输“财富传承”;

他们谈恋爱没问题,可当聊到结婚、育儿、金钱观时,问题就来了;

一个想拼,一个想躺;一个觉得婚后AA平等,一个觉得经济主导是男性责任。

爱情能让两个人走到一起,但三观决定能不能走一辈子。

心理学里有个词叫“社会同质性原则”,人们更容易与相似背景的人建立长期稳定关系。不是势利,是人性。你以为你在恋爱,其实你在找共鸣。

北京有个段子,说“婚恋锁区”比“学区房”还精准。

小学决定童年圈子,中学决定眼界,大学决定社交层次,工作决定阶层位置。

那些能买同样学区房的家长,经济水平相近、教育理念相似、朋友圈重叠;他们的孩子未来结婚,也自然在同一个坐标系里。

这不叫功利,这叫社会分层的自然延伸。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逻辑已经渗透进家长的教育观现在的父母早就不再一味反对早恋,他们知道,早恋不可怕,瞎恋才可怕。

有个妈妈在论坛上说得很典型:“我不怕我女儿谈恋爱,我只怕她看不清自己该嫁给谁。”

这句话,其实是一代女性的觉醒。

过去我们追求爱情的浪漫;现在我们追求婚姻的理性。

所以,再来看,你觉得,门当户对重要吗?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方寻

来源:Financial小伙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墙 免翻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