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荷兰芯片公司安世(Nexperia)的公司Logo。
一个半导体企业的控制权争夺案,竟成了中美欧三方博弈的缩影。中国闻泰科技(Wingtech)之前收购荷兰安世半导体(Nexperia),是一场典型的“蛇吞像”式的过程。是一场精心策划、历时两年多的资本大戏,其复杂程度和交易规模在当时均创下记录。整个收购涉及的总金额高达338亿元人民币,是当时中国半导体行业规模最大的跨境并购案。在2018年宣布主要收购计划时,闻泰科技自身的市值尚不足200亿元,背后的资金来源、政府支持等疑点之多可见一斑。
一颗芯片点燃“新冷战”火苗
一场关于半导体公司的控制权争夺,将荷兰、中国、乃至整个全球汽车产业拽入了地缘政治的风暴眼。主角是安世半导体,一个老家在荷兰并在车用芯片领域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公司,现在的母公司却是来自中国的闻泰科技。
荷兰政府10月12日宣布,出于经济及技术国家安全考虑,在9月30日冻结了闻泰科技对安世的控制权,这形同实质上的接管。这对商界曾经被奉为圭臬的“欧洲研发+中国制造”的商业模式敲响了警钟。
在笔者看来,绝非孤例。它标志着西方因关键领域被中共资本渗透已经从抽象的担忧,升级成了具体的行政干预。这背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红色中国悖论”:国际企业既渴望中国的市场和效率,还得防备中共的政治操控和经济武器化。
“国家安全”与“商业协议”
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11月2日发布致客户公告函称,荷兰安世半导体决定自10月26日起停止向位于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ATGD)供应晶圆。该工厂系安世半导体全球核心的封装测试基地,承担了公司70%的封装测试产能。
荷兰政府的决定,并非心血来潮,它有着清晰的宏观背景。安世半导体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华为、Tesla、Bosch等消费电子和汽车领域的巨头。安世半导体的产品,小到汽车的冷气机系统,大到仪表板和关键控制单元,都是现代汽车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在全球车用芯片长期供应吃紧的当下,掌握这样一间企业,就是掌握了西方工业的一条“命脉”。
事件的转折点是美国商务部扩大实体清单的适用范围,即所谓的“50%穿透性规则”,将出口管制措施延伸至实体清单企业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由于闻泰科技在2024年底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安世半导体作为其子公司,自然也受其影响。
作为回应,中共商务部宣布,禁止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特定成品零部件和子组件。
这难道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对商业纠纷的反应吗?显然不是,这是典型的政治绑架。中共政府这种行动模式,充分暴露了其本质和对企业的政治操控。他们动辄将企业视为“工具”,在政治外交受阻时,就用“断供”、“出口管制”这样的行政手段反制,试图绑架全球供应链来达成其政治目的。
换句话说,中共关心的根本不是闻泰科技的商业利益,而是如何利用一家跨国公司作为其对西方的谈判筹码。这种行为模式,只会加剧西方世界的供应链“去红色中国化”决心,最终损害的是中国的长期国际经济信誉。
全球汽车业产业困境
安世半导体事件最直接被影响的是全球的汽车制造商。德国联邦经济部发言人10月22日表示,芯片是现代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
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已纷纷警告,行业生产可能中断,并呼吁政府介入。
断供风险导致车用芯片供应吃紧加剧,让生产大幅受到影响。还记得在2020年底至2021年期间,因为芯片短缺,多少全球知名汽车厂被迫减产甚至停产吗?这次的安世半导体事件,无疑是给已经脆弱不堪的供应链又添了一把火。
一个核心的问题是:为什么欧洲研发的主导权,要由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政治考虑来决定?
“欧洲研发+中国制造”的模式,曾经是全球化时代效率的一个代名词。欧洲提供了尖端技术和高质素人才,而中国则提供了低成本的规模化生产能力。然而,在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的今天,这种结构却成了一种“定时炸弹”。只要中共政府愿意,它可以随时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切断这条生产线,对西方工业进行“不对称打击”。
僵局的“和缓”迹象,是出现在10月30日的“习特会”之后。美中达成贸易战休兵一年的协议,美方暂停实施“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
消息一出,《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白宫可望宣布安世半导体将依此框架恢复芯片出货。中共商务部也随即表示,将综合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但是,这真的是“解药”吗?在笔者看来,绝非如此。习特会达成的协议,仅仅是一个“为期一年的停火协议”。它给闻泰科技提供了一年的“关键窗口期”,也给全球汽车供应链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但它没有解决任何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政治压力的本质未变,荷兰政府至今未对缓和僵局表态。这说明其仍在权衡“国家安全”与“产业利益”。暂停“50%穿透性规则”,并不能自动消除荷兰干预安世半导体的法律依据。
其次,供应链的脆弱性依旧,闻泰科技与荷兰安世半导体隔空交火的公告,互相指责对方违约,这暴露了公司内部管理层面的深层裂痕与不信任。这种充满敌意的关系,如何能保证未来一年的稳定供货?
最后,是中共的经济武器化决心未改。中方宣布的“豁免”只是暂时的让步,其动用经济制裁的政治意愿没有丝毫改变。
一年之中,如果中美关系再度紧张,闻泰科技是否还会被美国“50%穿透性规则”影响?荷兰政府是否会进一步采取行动?这种不确定性,是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无法承受的。
“去中共化”是唯一出路
安世半导体事件,给所有依赖中国制造的国际企业敲响了最响亮的警钟。当一间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被卷入国家层面的地缘政治博弈时,它的商业价值和营运稳定性就已经归零了。
中共政府对经济的政治化操控,是悖论的核心,也是全球供应链必须“去中共化”的根本原因。欧洲政府和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与一个随时可能将商业合同“武器化”的体制合作,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效率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