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中科院研究人员的确切统计
我的长篇文章《中科院反右消失的一页——寻找青年物理研究者刘治平》在“新新新默存”微信公众号上发出以后,科学史研究学者熊卫民老师告诉我,有关1957年中科院的研究人员,有如下确切的统计数字:
“科学院研究人员已从1952年底的1292人,发展到目前的5500多人。研究机构已从1952年底的31个,发展到目前的68个。”
——《中国科学院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成就1958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发表的谈话》。见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编:中国科学院年报1957.第285-288页。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负责人说的是研究人员数量。据《中国科学院1957年工作人员比例统计表》(见《中国科学院年报1957》第448页),1957年研究人员占比是31.5%,当年中国科学院职工总数当在17460以上。
中科院还包括北京以外的机构,中科院在上海也有很多研究所,在南京、武汉、成都、东北、广州等地也有中科院的研究所。北京的研究所最多,我估计占到了研究所总数的接近50%。
熊卫民补充史料:“又如,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不久,出自对知识分子政策的正确把握,时任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以极大的政治勇气,用个人名义上书毛泽东主席‘要保护国宝’,最终获准由中科院自己制订《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开展反右斗争的意见》。以这个意见指导的结果,中科院京区55个单位,划定的‘右派分子’人数,不及很多高校一所学校的几分之一,从而保护了一大批正直的学者。”——郭传杰
中科院物理所反右受难者朱砚磐简历
杜钧福老师是中科院物理所李荫远先生指导的研究生之一,退休前一直在物理所从事研究。他发来他所写的同事朱砚畔简介,这是又一位反右受难者的记录。看到这样的故事,朱砚磐,不再仅仅是一个名字,一个右派名单上的数字而已,而是让人无法忘怀的生命之痛。
朱砚磬简介
朱砚磬(1928-1968),女,江苏泰兴人,出身世家。祖父朱季鹰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父亲朱茨申也从事教育工作。
朱砚磬1928年10月9日生,1948年7月毕业于扬州中学,学业优良,考取浙江大学化学系学习,一年后转入物理系。

朱砚磐,1947年于扬州中学。
1952年她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后改称物理研究所)工作。因其基础扎实、学习勤奋,曾被选派到苏联留学,后因家庭出身等问题未能成行。1956年,她被著名物理学家李荫远先生招收为研究生,从事磁学方面的研究。1958年初被打为右派分子,继续在物理所理论研究室工作。当年由于“大跃进”的缘故,该所所有研究生均被取消。
朱砚磬在逆境中仍努力工作,在《物理学报》《物理通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为我国磁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她的处境日益困难。1968年工宣队进所后开展“清理阶级队伍”的群众运动。斗争对象很快转到所内有历史问题的职工身上。因为曾参与议论江青,她在1968年11月初被审查。届时她在给她妹妹的一封信中说:“因我在宿舍里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最近可能有一些麻烦。暂时不必给我来信。”以后再也没有家信收到。直到1969年1月,家中才接到噩耗。
1968年11月6日,研究室的“革命小组”勒令她“交待问题”。在威逼之下,她于11月10日自杀身亡,届时她穿上她最喜爱的红毛衣,四肢缠上电线,拉电闸通电而亡。死后部分遗体烧焦,惨不忍睹。

朱砚磐,1960年代于物理所
“文革”结束后,她的右派问题得到改正,“文革”里的问题也被澄清,把罪恶都推给“四人帮”。
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校友,扬州中学于2018年召开了朱砚磬诞生70周年、逝世30周年纪念会,1999年编印了《朱砚磬纪念集》。
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5年
《朱砚磬纪念集》,扬州中学1948届普甲班编印,1999年6月
撰文者:杜钧福
















